首页-中汇视野->中汇研究
销售返利的实务操作解析
2021年02月26日

销售返利是经济活动中常见的一种销售手段,销售方通过制定返利政策来调动供应商的采购积极性,从而达到增加销售额的目的。在实务工作中,我们经常能遇到各式各样的返利政策,不同的公司对于返利的财务操作也是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实际工作中的案例简单剖析一下销售返利政策下税会操作的要点。

甲方(销货方)与乙方(购买方)签订货物A的采购合同,单价500元/件,合同中注明当同一批次采购量累计达到1000件时,对已采购的1000件货物给予10元/件的返利,优惠金额在下批次货款中抵顶。甲方已按单价500元/件给乙方陆续开具增值税专票,折扣额并没有开在专票上也没有单独开具发票,而是在甲方在结算下批次货款时,将本批次的折扣额和下批次货款开在同一张发票上,问这样的方式合适吗?

判断这样的方式合适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销售返利和商业折扣、销售折扣和销售折让之间的区别。

商业折扣是为促销给予买方的价格扣除,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和销项税额,发生时间是销售行为发生的同时。开具发票时要将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金额”栏注明,这样折扣额可以从销售额中减除。如果仅在备注栏写明折扣额的,或销售额和折扣额分别开具发票,则折扣额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

现金折扣是为鼓励买方提前付款而给予的价格扣除。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应收账款和销项税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发生时间为销售行为发生后,开具发票时要按照扣除前的金额开具。

销售折让是因商品瑕疵或不合格等质量问题给予买方的价格减让,如果发生在收入确认之前的销售折让,确认收入时按照扣除折让后的金额确认;发生在收入确认之后的销售折让应直接冲减发生当期的销售收入,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除外。发生的销售折让,需要在税控系统中开具红字增值税发票,方可进行销售收入与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冲减。红字发票的金额与销售折让的金额一致。

销售返利显然与以上三种情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销售返利中的货币性销售返利与商业折扣都是销货方给予的价格折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销售行为和返利行为是同时发生,因此只有销售行为与返利行为同时发生的销售返利和商业折扣是一样的。

不同点:销售返利是卖方给买方的销售奖励政策,与产品质量和销售货款的支付无关,因此销售返利与销售折让不同。

实务中销售返利主要分为货币性销售返利和实物性销售返利两种。

货币性返利

针对货币性销售返利,我们应该区分情形处理。

第一种情形,当销售行为与返利行为同时发生时。

这种情形跟前文所述的商业折扣形式相同,实务中比照商业折扣进行处理,要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认收入和销项税额,开具发票时要将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金额”栏注明,这样折扣额可以从销售额中减除。如果仅在备注栏写明折扣额的,或销售额和折扣额分别开具发票,则折扣额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

例:购货方购买货物达到100万元时,销售方给予购货方5万元的现金返利。

账务处理:

第一次购货时(累计购货额不足100万元)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11.3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

...

第N次购货时(累计购货额达到100万元)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5.65

    贷:主营业务收入  5   (不含税采购额10万元-返利5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5*13%)

第二种情形,返利行为滞后于销售行为发生。

这种情形显然不能将折扣额与销售额开在同一张发票上,也不能将销售额和折扣额分别开具发票,否则折扣额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那么应该如何操作呢?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折扣折让行为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1279号)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并向购买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后,由于购货方在一定时期内累计购买货物达到一定数量,或者由于市场价格下降等原因,销货方给予购货方相应的价格优惠或补偿等折扣折让行为,销货方可按现行《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有关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因此根据政策此类情形的销售返利应该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

我们以增值税发票税控开票软件(金税盘版)为例,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如何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第一步:进入增值税发票税控开票软件(金税盘版),依次点击【发票管理】--【信息表】--【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表填开】;

image002.jpg

第二步:在信息选择界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购买方申请”或者“销售方申请”,点击下方“确定”按钮;

image004.jpg

注意:如果购买方已经认证,需要购买方开具红字发票信息表选择“购买方申请”,如未认证,销售方开具红字发票信息表选择“销售方申请”,并且需要输入蓝字发票号码、代码。

第三步:进入红字发票信息表填开界面,输入要红冲的蓝字发票信息,核实无误点击右上方“打印”按钮(如果选择销售方申请,信息表内容自动带出);

image005.png

第四步:点击【发票管理】--【信息表】--【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表查询导出】;

image007.png

第五步:选择列表待上传红字发票信息表,点击上方“上传”按钮,审核通过之后,系统返回16位信息表编号;

image010.jpg

第六步:进入增值税专用发票填开界面,点击上方“红字”,选择“导入网络下载红字发票信息表”;

image011.png

第七步:在弹出界面选择已上传的信息表,核实票面带出信息无误之后点击右上方“打印”即可。

image013.png

结合实际操作规程,大部分销售返利在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购货方已将前期取得的蓝字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抵扣,且很多时候销售方给购买方开具的发票不止一张,但是对每一张蓝字发票对应开具返利金额的红字专用发票工作量大,不太现实。因此笔者建议将涉及的销售返利汇总起来对应到其中一张金额不低于返利总金额的蓝字发票上,由购货方直接在增值税发票系统中填开并上传《信息表》,销售方凭购买方提供的税局系统校验通过的《信息表》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在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中以销项负数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应与《信息表》一一对应。另外在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填写的数量为返利对应的销售数量,单价为负的返利金额。货币性返利是针对价格的优惠,并不会导致销售数量发生变化。

很多相似命题的文章都阐述了会计处理上应使用“预计负债”科目对返利进行核算,但是笔者认为根据实际情况并不是所有的货币性返利都可以使用预计负债进行核算。

依据17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六条的规定,在合同开始日不符合本准则第五条规定的合同,企业应当对其进行持续评估,并在其满足本准则第五条规定时按照该条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对于不符合本准则第五条规定的合同,企业只有在不再负有向客户转让商品的剩余义务,且已向客户收取的对价无需退回时,才能将已收取的对价确认为收入;否则,应当将已收取的对价作为负债进行会计处理。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第二条,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第四条 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一)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二)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三)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显然在实际业务活动中,有时销售方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某一采购商在返利规定的时间段内采购的总额能否达到返利要求的采购额,因此并不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中“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要求,不能确认为预计负债。同时,也不满足负债确认条件中的“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我们也不能将此确认为负债。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能随意使用“预计负债”科目进行核算,更不能对此进行负债的确认。只能作为或有负债进行处理,但是无法确认和计量的或有负债是无需账务处理,但是需要附注中进行披露。

例:采购方累计购买货物达到100万元时,将获得销售方给予的返利5万元。

账务处理:

第一种情形: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销售返利

销售货物时: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56.5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5

...

借:主营业务收入——销售返利  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0.65

    贷:预计负债——销售返利   5.65

实际发生销售返利时:

借:预计负债——销售返利  5.65

    贷:银行存款  5.65

第二种情形:不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销售返利

销售货物时: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56.5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5

...

实际发生销售返利时:

借:主营业务收入——销售返利  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0.65

    贷:银行存款  5.65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销售方在派发上一年度返利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必须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不能简单地都作为收到年度的事项进行账务处理。

在实际业务中,大部分销售方对于货币性返利的操作跟案例中的甲方(销售方)一样,将返利与下一次的销售开具到同一张发票上,这样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下收入和成本配比的原则,也不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导致财务数据失真。此外,如果返利金额较大且下一批次货物销售的价格较低也有可能导致前后销售价格波动较大,势必会引起税务局的关注。因此,案例中的做法不妥,对于货币性返利应该区分情形区分对待。

实物性返利

对于实物性返利,在增值税上应做视同销售处理,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第(八)款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增值税应视同销售。因此实物返利实质上是将货物无偿赠送给了买方,应当作为视同销售处理。企业所得税上,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第三条规定,企业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不属于捐赠,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

例:采购方累计购买货物达到100万元时,销售方免费赠送10万元的货物。

账务处理:

(1)销售货物时:

借:应收账款等 113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 

(2)实物返利时:

借:销售费用  11.3

    贷:库存商品  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

综上所述,我们在实务中遇到销售返利时,首先要准确区分返利类型,其次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准确核算。

作者:中汇山西税务师事务所项目经理  周文皓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所有,更多与本文有关的信息,请联系我们:

电话:010-57961169